1949年10月1日
当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时
一首《东方红》拉开了
开国大典的序幕
激昂、振奋的旋律
迸发磅礴力量
一首《东方红》让我们跨越时空
从心灵上感受到了当时的盛况
音乐,用美妙的旋律记录着时代心声
表达了一个时代人民的理想信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
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
经久不衰的爱国歌曲
今天,小编就带着你们一起重温
这些经典旋律
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
PART
01
《歌唱祖国》
作词/作曲:王莘
1950年9月
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
返程路过天安门时
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吸引
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
32岁的王莘灵感突现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这四句歌词脱口而出
王莘在返津的火车上
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
回到家时
王莘与妻子王慧芬同声哼唱
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
这首歌曲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
现在已经成为中国
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幕曲或结束曲
素有“第二国歌”之誉。
PART
02
《我们走在大路上》
作词/作曲:李劫夫
这首歌创作于1962年
某天,李劫夫打开收音机
听到电台正在播放歌曲《小路》
李劫夫对他的夫人张洛表示
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走小路
人民应该走大路
后来
在一次和周恩来总理的谈话中
听到总理讲述了当前国家的经济形势
总理表示大家要相信党和国家
能够带领人民继续前进
李劫夫对此触动非常大
于是他按总理讲话的精神进行创作
把总理说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用到歌里
03
《我爱你,中国》
作词:瞿琮
作曲:郑秋枫
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归侨人数与日俱增
1979年
珠江电影制片厂在时代背景的感召之下
筹备开拍了这部反映归国华侨爱国情怀的
音乐故事片《海外赤子》
歌曲《我爱你,中国》
是插曲之一
歌曲的作曲者郑秋枫
为了感受归侨真实的生活
他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在海南岛兴隆农场体验生活
寻找灵感
最后谱曲只用了一两个小时
04
《我和我的祖国》
作曲:秦咏诚
作词:张藜
1983年夏天
张藜邀请秦咏诚到北京家中做客
提出请秦咏诚再创作一首与
《海滨音诗》有相同情绪和节拍的作品
要有流行度、让老百姓在家都能唱的
秦咏诚只用了20多分钟
就完成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创作
但当时张藜没有立刻想出完美匹配的歌词
得到曲谱的半年后
在外出差的张藜
灵感突现创作出了歌词
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情
将“我”和“祖国”
比喻为孩子和母亲
又将“祖国”和“我”
比喻为大海和浪花
这两个具象而生动的比喻
准确又动情
表达了个人和祖国之间
亘古不变的情感
05
《走进新时代》
作词:蒋开儒
作曲:印青
蒋开儒从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这句话中获得灵感
在日记里写下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这四句话后来都成为了歌词
06
《国家》
作词:王平久
作曲:金培达
《国家》这首歌曲发行于2009年2月
由《北京欢迎你》的策划团队负责策划
主要是为了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创作灵感源于2008年
这不平凡的一年
那一年经历了汶川地震、雪灾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
在大风大浪面前
国家和人民风雨同舟
共同战胜困难
于是
《国家》这首歌就诞生了
07
《新的天地》
作词:文益
作曲:舒楠
这首歌曲是纪录片《辉煌中国》的主题曲
导演组希望通过纪录片
传递出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
曲作者舒楠在看完纪录片的样片后
也感受到了这种自豪感和自信感
经过两个月的创作,五易其稿
提供了两个版本的曲谱
完成曲谱后
舒楠找到老搭档孙楠来进行演唱
歌曲的第一版录制完成后
《辉煌中国》的导演组觉得很满意
但在舒楠的建议下
孙楠重新录制了一版
最终第二版作为正式被纪录片导演组采用
来源:文字资料来源网络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