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粒种子到一杯咖啡,从文昌咖啡看“歌碧欧”文化的守艺与创新
新闻来源: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时间:2025-07-26  打印本页 次浏览

微信截图_20250728110425.png

在海南文昌迈号镇的绿野间,一株株高大的咖啡树繁花盛开。这里,是海南咖啡的产地,也是中国利比里卡咖啡规模化种植区。120多年前,一粒自南洋远道而来的咖啡种子,在这片火山红土上扎根生长,不仅孕育出别具一格的咖啡风味,更将华侨的乡愁与农耕智慧凝结成一杯跨越世纪的“文化之饮”。

文昌迈号咖啡文化产业园。记者 李厚青 摄


海南咖啡的百年变迁

一粒种子,会潜移默化改变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1884年,英国商人从菲律宾引种,在台湾种下了中国的第一棵咖啡树。14年后,1898年,邝世连乘坐一艘帆船,带回一小袋咖啡种子,并在文昌原南阳镇石人坡村种下咖啡,由此开启了海南咖啡种植史。

海南处于全球咖啡最佳种植纬度区域内,独特的火山岩土壤富含硒元素,加上热带气候的滋养,造就了咖啡醇厚浓郁的风味。咖啡的种类繁多,其中小粒种、中粒种和大粒种是三大主要类别。文昌迈号及周边乡镇产地咖啡属于大粒种利比里卡咖啡,是文昌独有的咖啡品种。

咖啡树繁花盛开。记者 李厚青 摄


早期,文昌咖啡的加工方式主要是用铁锅炒咖啡,这种传统工艺延续多年,诞生了琼岛咖啡、保利、迈号等老咖啡厂。根据海南咖啡发展大事记记载:1908年,海南当地琼安垦务公司,侨兴垦务公司,分别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大批引进咖啡种子,文昌原迈号镇最早实现咖啡烘焙深加工,文昌咖啡先后在南阳、迈号、惠文、重兴、蓬莱、抱罗等周边乡镇种植。1930年私人投资组织的茂源公司,在文昌县陶坡乡养心村种植咖啡1万余株。根据1937年《海南岛热带作物调查报告》中记载:在文昌迈号的永标、墩头等11个咖啡园种植达298余亩,种植咖啡达16900余株。当地初步形成了咖啡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文昌咖啡逐渐供应海口、澄迈、万宁、琼海、三亚等地,还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为海南咖啡的代表。

咖啡树繁花盛开。记者 李厚青 摄


“歌碧欧”的传承与生活印记

百年间,文昌咖啡历经起伏:在20世纪30年代,种植面积达两千多亩,占全省70%,但因交通不便等各种因素交织影响,产业渐衰。2000年,邝世连后代翻新房屋时砍掉了最后两棵百年咖啡树,似乎为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然而,文化的火种从未熄灭——农户房前屋后的零星咖啡树顽强生长,成为产业复兴的基因库。

产业园里的百年咖啡树。记者 李厚青 摄


文昌人把咖啡称为“歌碧欧”,这个发音源自东南亚海南华侨对咖啡的称呼“Kopi”。

“歌碧欧”代表着一套特定的咖啡烘焙、冲调方式。制作“歌碧欧”需要把咖啡豆放入大铁锅中用柴火炒,冲泡时用有细长壶嘴的铁皮壶烧开水,随后将磨好的咖啡粉倒入纱布或毛巾漏子中,放进铁皮壶中上下拉动至少三次。此时从壶中倒出的“歌碧欧”味重而苦,本地人喝前往往会加白砂糖和炼乳,充分搅拌后再入口。

如今,在文昌的街头巷尾,“歌碧欧”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清晨,一杯加入炼乳的“歌碧欧”配牛油包,是当地人开启一天的传统;午后,茶点配咖啡成为待客之礼,这种将咖啡融入日常生活的习俗,源自上世纪30年代文昌华侨下南洋的历史记忆——当时,北京、上海的知识分子尚以喝咖啡为雅事,而文昌的农民、渔夫已将咖啡视为日常饮品。


迈号咖啡的守艺与创新

为深入挖掘文昌咖啡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文昌咖啡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文昌市持续发力品牌建设。2024年,文昌咖啡文化产业园正式启动,对迈进华侨小学老教室进行装修加固,建成咖啡工厂和南洋风格的 “啡小咖”咖啡屋,此外,“啡小咖”代表着文昌各乡镇产地的咖啡进军全球市场。

啡小咖咖啡屋。记者 李厚青 摄

啡小咖咖啡屋。记者 李厚青 摄


“一杯香醇的咖啡,需以农户培育的优质品种为根基,依托标准化种植保障品质,凭借工厂师傅精湛的加工工艺提升质感,再经咖啡师高超的冲泡技术点亮风味——这四个维度的协同发力,方能成就一杯上乘佳酿。”文昌迈号咖啡文化产业园执行董事蔡超荣如是说道。

为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文昌咖啡近年来在产业创新领域不断突破。种植环节坚守有机理念,从源头确保咖啡豆无农药残留,真正实现天然无污染;同时与热科院香饮所携手共建咖啡育苗基地,由科研机构提供种植方法、高产技术等专业指导,并定期组织咖农培训,从技术层面筑牢咖啡品种与口感的品质防线。

咖啡育苗基地。记者 李厚青 摄

咖啡育苗基地。记者 李厚青 摄


在产品研发上,文昌聚焦利比里卡咖啡豆深耕细作。团队在咖啡饮品研发中综合运用现代化加工工艺,开发出冻干即溶咖啡、挂耳咖啡、超微研磨咖啡等多样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大家眼里,利比里卡咖啡果香浓郁,带有菠萝蜜、热带水果的香气,以及人参味和持久的甘甜回甘,口感层次丰富,与其他小粒种咖啡形成鲜明对比。

产业发展层面,文昌市多举措推进文昌咖啡产业发展,鼓励农户扩大种植规模,2024年已新增800亩种植面积,2025年计划新增种植3000亩,着力破解种植环节的规模化瓶颈;联合科研机构制定利比里卡咖啡加工标准,有效解决传统工艺量产难题;创新“咖啡+文旅”模式,将产业园打造为集种植体验、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园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亲身感受咖啡的种植过程,深入了解咖啡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咖啡带来的美好时光。

“产业园将朝着品牌化、专业化方向深耕,打造乡村振兴助农产业直播基地,培育更多咖啡专业技能人才。”蔡超荣说,未来,产业园将继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出更多咖啡花果皮茶等衍生产品,实现从“种子到杯子”的全产业链覆盖;同时吸引中小学生走进产业现场,了解文昌迈号咖啡历史,既传承文化根脉,又助力提升产业产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文昌咖啡产业园内,百年古树与现代工厂隔窗相望;非遗传承人与科研博士共话风味,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农户的苗圃与游客的咖啡杯紧密相连,勾勒出一幅产业生态化的美好画卷。这杯承载着侨乡记忆的“歌碧欧”,正以独特的产业生态化模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文昌精彩答案,为文昌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