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讲好党史故事活动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2-08-08  打印本页 次浏览
中共党史

自信自强

发愤图强

开创新局

讲好党史故事活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引导着青年学好党史,铭记党恩,为党奉献,五四青年节过后,特此发表“讲好党史故事”这一推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学常新;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催人奋进。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在进行,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共一百年历史非常丰富,浩如烟海。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记忆》,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赓续党的精神血脉。

《共产党宣言》

  作为一颗点燃理想之光的火种,《共产党宣言》可以说照亮了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背后的故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回到101年前,浙江义乌分水塘的一个小柴屋,有一位年轻人,正在埋头工作。他的母亲见儿子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便特意端来了几个粽子和一碟红糖水。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蘸着红糖水吃才更有味道。可是当母亲重新回到柴屋,来收拾碗碟的时候,却发现整碟的红糖水纹丝未动,但是儿子嘴上却满是墨水。原来,儿子在吃粽子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了红糖水,但是由于工作太过于投入他也未曾发觉,反倒是直言真甜真甜。这位青年人就是陈望道,而令他如痴如醉、忘我投入的工作,就是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墨汁的黑,如同近现代中国那段黑暗历史,底色沉沉,路在何方?真理的甜,赋予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勇气和力量,劈开黑色世界,让光明洒满大地,让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问世。于中国而言,这本书意义非凡,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如闪电,如路标,如烛光,为黑暗中探索的先驱们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可是一个年仅29岁的青年人,为何会成为马克思主义传遍中国大地的关键性的历史人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溯到陈望道他的青年时期,回溯到那个风起云涌的觉醒年代。

陈望道出生于一个人民受难的战乱年代,当时“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面对着国弱民穷,陈望道和当时许多进步青年,内心都升腾起了救亡图存的信念,不久之后,陈望道便选择远赴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方,在日本求学期间,陈望道不仅专注学业,他更关心当时的政治,因为国家复兴的希望,始终牵动着他的这颗爱国之心。所以当他听闻到袁世凯复辟帝制,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时,当他听闻到北洋军阀政府卖国求荣,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他义愤填膺,带领学生上街声讨卖国贼。

 当旧的道路走不通了,就得寻找新的出路。就在陈望道赴日留学的第三个年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日本,在进步教员的宣传和教育之下,包括陈望道在内的一大批的留日青年,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也使得他们在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最初的认同。

与此同时,国内也有许多进步青年,开启了思想上的觉醒,他们也越发地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地解救中国。可是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才刚刚起步,好比《共产党宣言》作为一本经典著作,在国内却找不到一个完整的中文全译本,而只是以只言片语的形式,在报刊上进行摘录。所以对当时很多进步青年而言,能够阅读到《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是一件急迫之事。

一种主义可以拯救一个民族,一本著作可以开辟一个时代。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它犹如从遥远的西方引进了一颗火种,在漫漫的黑夜当中照亮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前行道路,由此也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披荆斩棘,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精神支柱。而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支撑,我们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在法租界巡捕房的袭扰下,完成创建和孕育;也才能使我们党在受到国内外敌人双重夹击的困境中,奋力创建新中国;也才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新时代的前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核心。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总书记指出: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当前,我们正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之上,新时代的青年更需要有理想来作为支撑,更需要有思想的伟力来作为导航。

身为机电学子,深入学习党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们可以从中收获精神力量、明确奋斗方向、坚定初心使命。一个个动人故事、一篇篇壮丽史诗的背后,是对真理的信仰激励了无数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矢志奋斗!在新时代新起点,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与政治素养。要在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等科学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理解与实践,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好新时代的使命任务。作为农发行青年队伍中的一员,要勤学善思明事理,静得下、坐得住、学得进,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更要学以致用见行动,学用结合、学用互促、学以致用,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努力把学习党史的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果,不断提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好的为我们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纠正了“左”右两方面的错误观点,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针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前两个历史决议基本都解决了,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顺利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基于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以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需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

  因此,党中央决定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充分体现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全会通过的《决议》和党作出的前两个历史决议一样,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深刻领会《决议》的重大创新

《决议》充分吸收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重要论述内容,充分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自身历史认识的新发展,密切关注党史学习教育新进展,注重运用党史基本著作成果和党史界学术研究成熟成果,形成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表述。这些新论断新表述,是学习全会精神应当重点把握的地方。

正是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习总书记以深厚人民情怀、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习总书记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顺势而成。其中,“第一个确立”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确立的,“第二个确立”是在党的十九大上确立的,这“两个确立”都在党的十九大上写入党章。“两个确立”是总结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得出的必然结论,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强领导核心的确立总是与科学思想的指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产生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坚强领导核心领导了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孕育和催生了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坚强的核心、先进的思想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在互动互变互促中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把“两个确立”写进《决议》,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奋斗的结晶,也是历史经验的启迪、历史规律的昭示,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1

《决议》的四个历史时期

《决议》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对党的百年奋斗和辉煌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从各个历史时期所占的篇幅来看,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用笔墨最多、占篇幅最大,超过《决议》的二分之一。如果说第一部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第二部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第三部分“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大写意”,第四部分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工笔画”。

 《决议》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主要考虑是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期间的历史,前两个历史决议已经做过系统总结,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对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成就和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30周年时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时,党中央都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总结。因此,《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并对其进行认真及时梳理和总结。这有利于引导全党进一步坚定信心,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2

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决议》从五个方面首次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这就是: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五条概括,既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汲取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要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就学习总结党史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目的都是号召全党同志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决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提出明确要求: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如何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习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四点。一是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向党内外、国内外展示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都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就要从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和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全党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三是坚定担当责任,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我们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四是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正是因为具备这种独有的政治品格,我们党才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党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