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昌高度重视存量垃圾治理工作,积极探索生态修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采取在垃圾堆放点原址上建设生态公园和乡村门球场,导入运动健康元素、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治理模式,使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5月10日下午,2020年文昌市老年人门球交流活动在东郊镇中山村生态公园举办,园内绿地绵延起伏,拱桥错落有致,步道曲径通幽,门球场镶嵌其中。很难想象这片生态公园一年前竟是一块满目苍夷恶臭熏天的垃圾场。
东郊镇政府干部姜楠说,这里以前垃圾很多,味道也很大。村民也多次反映这里环境特别不好,影响平时人们的生活居住。之后市政府和镇政府都很重视这个环境保护问题,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整治。现在环境慢慢变好了,这里做成了一个生态公园,没有以前的味道和污染了。
东郊镇中山村生态公园是文昌存量垃圾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其中一处。通过堆体整形、铺膜封场、覆土绿化、布置景观、修筑排水沟、修建门球场等一系列治理措施,昔日的存量垃圾场变成了现在的生态景观公园和乡村生态门球场。
据了解,文昌共有20座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填埋垃圾总量约为63.25万立方米,总占地面积为215.5亩,分散于各乡镇、农林场。受工艺、资金等因素制约,这些存量垃圾场长期裸露堆放、无专人管理且均未采取防渗、导排及渗滤液处理等环保措施,对所在区域的水质、土壤及周围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
市环卫局局长邢谷洪介绍,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不仅是文昌生态环境工作中的难点,更是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中的重点。文昌高度重视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从2016年以来,多次开展调查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一处一策”治理模式,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据介绍,文昌采取“一处一策”模式,将除青山岭存量垃圾堆放场外的19座存量垃圾堆放点按照风险等级分为一期、二期、三期项目,对低风险等级的11座存量生活垃圾堆放场采取就地简易封场的方式进行治理,对中风险等级的4座存量生活垃圾堆放场采取“就地简易封场+增设环保措施”的方式进行治理,对高风险等级的4座存量生活垃圾堆放场采取“筛分减量+异地处理”的方式进行治理。此外,青山岭存量垃圾堆放场最终采取“就地倒库+建设标准填埋场+规范封场”的方式进行治理,治理方案于2019年6月取得环保部门的环评批复,现已基本完成整改任务。
邢谷洪说,在治理期间,文昌积极探索生态修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采取在垃圾堆放点原址上建设生态公园和乡村门球场,导入运动健康元素、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等创新治理模式,使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提升,治理成效获得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等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目前文昌20座存量生活垃圾堆放点治理工作基本完成。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