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评选中,符国仲荣获“第九届海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被评为“助人为乐模范”。
1000多万元,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对于一位94岁的老先生而言,是教育的情怀和对孩子的爱。
今年94岁的符国仲老先生是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镇宋六村人,在家排行第三,当地群众亲切地尊称他为“三公”。
多年来,他热心为家乡发展做贡献,广泛发动亲人为文教镇教育事业慷慨解囊,累计捐资1000多万元。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改变宋六小学面貌
宋六小学创办于1958年秋,当时没有固定校址、校舍,仅借用原宋六部队旧营房上课,条件比较艰苦。1992年秋,符老看到他曾经从教过的宋六小学校舍已破陋不堪,校园窄小且杂草丛生,连一块像样的黑板和一间师生方便的厕所都没有。
于是,他和其他六位热心教育的人一起,成立建校筹委会,发动群众捐款购买原来解放军部队的大楼当固定校。作为筹委会成员的符老还动员家族成员捐资3.5万元。
随后,符老亲自带领宋六村的村民到其他小学参观学习,出资带领当年宋六小学校长远赴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找到在外的文昌人,诉说家乡教育的现状。在老人家的精神感召下,一位位爱国爱乡的海外赤子纷纷慷慨解囊注资助学,仅一个月时间筹集到320万元。同时,宋六村也无偿划拨30亩土地用于办学。
有了资金和土地,符老和大家一起亲自对校舍进行改造。仅几年时间,宋六小学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重修装修以及新建教室、宿舍、凉亭、图书馆、洗手间、文化长廊、操场等场所累计4600余平方米。2002年、2012年,宋六小学先后两年荣获全省校容校貌二等奖。
你筹钱来我跑腿
兄弟携手创办基金会
2006年,为鼓励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符老再次动员十几位亲属凝聚爱心,注资700万元创办“符国成教育慈善基金会”。胞弟符国成负责筹集资金,具体工作由符国仲操办。
基金成立初期主要建设宋六小学,开展奖教、奖学、助学以及孤寡老人生活补贴:每年给师生制作校服,每学期奖励总分成绩获前三名者、“三好学生”以及优秀教师、班主任,考取文昌中学等重点学校的学生奖励10000元。
在亲属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基金会共筹措资金已超千万元,除用于学校的基建之外,主要用于奖教、奖学、助学。2016年,在文昌市关工委关爱福利会支持下,设立“符国成·关爱助学”项目,出资20万元资助考取大学的8名孤困生完成四年学业。资助教师走出校门参观省内外先进学校,实地听课取经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捐赠文教镇教育慈善会100万元,每年出资4万元为21名孤寡老人送温暖,重阳节邀请聚餐、发红包以暖老人心。
虽然符国仲及胞弟符国成都是耄耋老人,但他们初心不改,于事业有成甚至退休之后,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慈善心回报社会。他常说:“我家人口多,算是一个大家族,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侄子及亲人们,鼓励他们在外办好实业,把符国成教育慈善基金会办好,为教育培养下一代做出更大的贡献。”
躬身续教业、赤心报桑梓。符国仲热心教育事业,为家乡发展不遗余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称赞。对于自己捐资助学、助人为乐的行为,符国仲说:“我当了32年老师,1980年退休。我知道,人没有文化肯定不行,国家没有教育更是不行。把教育办好,让学生们多读书,才能为国家多出力,为人民多作贡献。”
符老福泽桑梓的感人事迹在家乡传为美谈,他的精神品质、行为与感染力堪称助人为乐的典范。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