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首例!胰周积液不开刀 超声介入来引导!
新闻来源:同济文昌医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4-03-27  打印本页 次浏览

作为新的一批常驻帮扶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科王单教授,日前与同济文昌医院普通、肿瘤外科团队一起,成功完成首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胰周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术,大大提升了文昌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救治水平。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占15%~20%,发病早期常引起急性胰周液体积聚,一旦继发感染可形成胰周脓肿、胰腺坏死,进展为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病死率高达20%~40%。因此,及时有效地清除坏死组织和积液是重症胰腺炎救治成功的关键措施,而早期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正是其救治的重要手段。


病例回顾

3月前,44岁的韩先生因高脂血症、饮酒发作急性轻型胰腺炎,当时胰周渗出不多,症状较轻,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

3月15日凌晨4点多,韩先生再一次由于腹部剧痛难忍,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来到同济文昌医院急诊科就诊,普通、肿瘤外科黄勃医生通过详细询问腹痛特点,结合血生化结果及腹部CT后迅速明确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胰周大量积液、胰尾出血并血肿形成。黄勃医生向同济医院赵俊芳教授汇报了病情,经科室讨论后,考虑到患者处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较重,不宜施行开腹手术,建议实施超声引导下胰周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术。当时患者胰腺前方小网膜囊有直径约12cm的积液区,压迫到胃后壁和十二指肠,导致胃瘫,患者无法进食。同时,胰腺尾部有一个直径约10cm的新鲜血肿,尚未液化。胰腺前方的积液绝大部分位于胃体后方,胰腺尾部的积液则被脾脏、降结肠和肾脏包绕,而积液周边肠系膜由于长时间炎症刺激明显增厚、系膜上小血管丰富,稍有不慎,就会误伤胰腺周边重要脏器及系膜血管引发大出血。这种情况下,经腹壁皮肤穿刺引流置管术穿刺风险极高、难度极大。普通、肿瘤外科随即邀请超声科常驻专家王单教授进行会诊,王单教授详细地为患者再次进行介入治疗前超声检查,寻找到一处直径不到1cm的安全穿刺路径,可以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

图:穿刺前,胰腺前方积液,胰尾血肿

王单教授说:“实施该手术操作的时候,超声就成为了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睛’。胰腺在体内藏得深,前方有各种重要的脏器和血管,我们能全程实时的监测进针路径,完美避开各种‘拦路虎’,从而将引流管安全、快速地送达目标位置。”

图:超声科王单教授(左)指导普通肿瘤外科黄勃医生(右)共同完成操作

很快,在王单教授超声探头的精准引导和同济文昌医院普通、肿瘤外科黄勃医生的配合操作下,引流导管全程完美避开胃肠道和系膜血管,成功完成了胰腺前方小网膜积液的微创置管引流手术。

图:第一次穿刺后,胰腺前方积液彻底引流,胰尾血肿已经液化

术后,病人恶心、呕吐、腹痛症状缓解,胃动力重新恢复,已经能够经口流质饮食。近日,患者复查CT显示手术部位的积液已经引流干净。同时胰腺尾部血肿也已完全液化,经王单教授再次评估后,第二次利用该项微创操作技术成功为患者实施了胰尾积液穿刺置管引流。


科普时间

据了解,急性胰腺炎患者引流腹腔积液的方法有开腹手术、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等。开腹引流虽然引流充分,但创伤大,胰腺炎急性期手术的二次打击常常会加重病情,并增加腹腔感染和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率。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胰周积液和血肿有很多优点。首先,最大的优势在于安全性,超声全程实时的监测,可以避免术中因医源性引起的二次损伤;其次,操作方便、快捷,在床旁或者治疗室即可完成操作,操作耗时短,尤其适用于危重症胰腺炎的抢救;再次,引流疗效确切、充分、创伤小,患者只需携带直径约几毫米的引流管,通过多点引流或者冲洗可加速患者康复。我院此项超声介入技术的熟练开展,可为众多胰腺疾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也标志着文昌超声介入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