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看视频 《长空英烈海南魂》
日前,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对外公布了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相关信息。其中,共有24名英烈籍贯显示为海南文昌、琼山(今属海口市)、崖县(今三亚市、乐东县沿海地区)、万宁、陵水、澄迈、琼东(今属琼海市)、乐会(今属琼海市)等地。
抗战期间,敌我空中力量悬殊,升空作战危险性极高。这些来自海南的勇士们在祖国山河破碎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抗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热血豪情和家国情怀,让我们更明白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024年4月15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封面
01
24名琼籍英烈来自哪里?
庄迪华
记者梳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的24名琼籍抗日航空英烈相关信息发现,他们大部分来自海南岛东部、北部,其中文昌人数最多,共有15人。他们牺牲时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仅22岁。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行于九天之上的航空兵称为“天之骄子”。20世纪30年代前后,这些来自海南岛的热血男儿,通过层层筛选进入航校学习,他们苦练航空技术,时刻准备着飞上蓝天抗击侵略者。相关史料显示,这24人中至少有6人毕业于广东航空学校,至少有7人毕业于中央航空学校,至少有6人毕业于空军军官学校,有人先后在广东航空学校、中央航空学校就读。韩安丰、林猷超还曾赴美国深造。
“这3所学校存在一定的承接关系,广东航校在广州,中央航校落户杭州笕桥,1936年广东航校并入中央航校,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央航校一路西迁至昆明,并更名为空军军官学校。”海南文史爱好者林芳华先生介绍,当时海南隶属广东,所以这批琼籍抗日航空英烈中,不少人有在广东航空学校求学的经历。
从职务方面看,24名英烈绝大部分是飞行员,个别是飞行教官、轰炸员。军衔方面,他们中的多人因对日作战英勇、战绩卓著,在牺牲后被追认为上尉、少校等。
梁定苑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的资料显示,抗战时期中国空军飞行员的平均飞行寿命,只有约6个月。此次公布的24名琼籍抗日航空英烈,有多人在空战中舍生取义,比如文昌籍英烈梁定苑。1937年9月21日早晨,日军14架轰炸机、8架驱逐机空袭太原。26岁的梁定苑驾机升空迎战,他驾驶的2801号战机,与4架敌机缠斗,尾部中弹冒烟,向下旋降,但他仍把机头拉起,继续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敌击中。飞机坠落,梁定苑牺牲。
也有一些英烈是在处理突发情况或参加飞行训练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39年1月18日,26岁的文昌籍飞行员符家兴在四川基地驾机练习长途飞行,飞到邻水县潘家岩一带,撞山失事殉职。澄迈人王特谦在对日空战中业绩卓著,曾独自驾机击落两架敌机。1944年5月4日,日军飞机袭击西安,王特谦火速响应,在机场指挥飞机疏散,被正在滑行的飞机撞伤殉职,年仅29岁。
抗战时中国空军驾驶的霍克-3型战斗机。黄麒冰 摄
02
敢打敢拼,痛击日寇
虽然时间已过去近百年,透过英烈们留下的零星史料和珍贵照片,我们仍能感受到他们保家卫国的钢铁意志、捍卫民族尊严的坚定决心。
王干
文昌人王干毕业于广东航空学校第四期,是同期飞行员中成绩最优者。为了提升作战本领,在空中痛击侵略者,他熟练掌握飞行技术,曾驾驶超过20种飞机,且操控自如,能持续飞行30个小时以上。从学生时代起至任驾驶员,他未损毁过一架飞机,连一根支柱、一个走轮也未碰坏过。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王干连续多日驾机从安徽滁县出发,出击位于上海虹口的日军司令部,敌人防空火力凶猛,但每次王干都能完成任务。10月25日,王干驾机前往洛阳、武安、邯郸等地侦察敌踪,飞至安阳洪河一带,遭敌军3架驱逐机围击,飞机在空中起火后坠落,王干牺牲,年仅29岁。
林日尊
林日尊是马来亚华侨,中学毕业时,正值祖国东北陷于日寇。在“航空救国”的呼声中,他在父亲的支持下回国报考广东航空学校,毕业后,在广东空军任职。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他开始驾机迎敌,转战各个抗日战场,参加数十次空战,战功赫赫。在石家庄轰炸敌阵地时,林日尊驾驶的战机被敌高射炮击中油箱,他腿部负伤,机智地选择跳伞,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特授予其一等宣威勋章。
1940年5月18日,敌机空袭成都。林日尊白天空战后,晚上再次起飞应战,与战友们先后与两批敌机周旋对抗。他在战斗中左腿和右腕受了伤,几乎无法坚持。22时许,第三批敌机经过遂宁将到简阳时,林日尊驾驶战机升空警戒,巡逻于温江上空。24时许,警报解除,他准备驾机降落,因夜色苍茫,坠于东门外狮子山,失事殉职。为了悼念林日尊,马来亚华侨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他们以旅马华侨中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1991年,林日尊的事迹入选《中华民族抗日英烈谱》。
4月2日,市民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广场凭吊先烈。新华社发
03
同乡并肩,为国捐躯
在抗击日军的空战中,两位琼籍勇士曾并肩作战,书写了海南儿女抗击侵略者的光辉篇章。他们就是同为文昌人的高冠才和唐飞雄。
高冠才生于1914年,父亲在暹罗(今泰国)经商,由母亲抚育成人,因家贫,初小毕业后就辍学了,后获姑父资助,到海口求学。1931年9月18日,日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土沦丧,国难当头,当时正在读高中的高冠才义愤填膺,决定离开海南,前往南京报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投笔从戎。他到广州后,被人骗去路费,即便流落街头、贫病交迫,也不肯向父母及亲友通信要钱,而是在当地找了一份工作维持生活。等到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招生,他顺利考取,始偿夙愿。高冠才体格高大健壮,刻苦耐劳,在航校熟练掌握了飞行和轰炸技巧,1937年5月毕业后任空军第六大队第四队队员。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第六大队选拔夜间轰炸队志愿者,高冠才报名加入。8月22日夜,他与其他轰炸队队员驾机直飞上海杨树浦上空,向日军营地投下大量炸弹,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次对敌夜间轰炸。此后的两个月,高冠才几乎每天晚上都要驾机轰炸上海杨树浦一带的敌人营地,吴淞口外登陆的敌军、汽艇、虹口司令部、罗店的野战司令部等阵地。同年12月,第六大队第四队改为轰炸队,拨归第一大队。1938年5月18日,第四队队员驾驶4架飞机从汉口出发,轰炸蚌埠之敌,一架飞机因故障半路折回,其余3架飞机抵达蚌埠敌军阵地上空并投下炸弹,炸毁地面敌机、油库等。返回汉口时,因云层低厚,3架飞机均在武汉近郊各地迫降,高冠才驾驶的飞机因燃油耗尽迫降在一个不平整的地方,致其腿骨折断,流血不止,卧床3个多月。1939年3月,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他急于参加对日作战,主动申请恢复训练,回到部队,又一次走上前线。
1940年春,高冠才和同乡唐飞雄同时调至第八大队第十中队。6月9日,高冠才随队驾机从成都太平寺机场起飞,到宜昌东北部当阳一带轰炸敌人的交通线,自此每日出发,经常从起飞到降落不停飞行达8小时之久。整个6月,高冠才几乎都在宜昌对敌作战。1941年3月初,宜昌的敌军为扩张外围的据点,分三路西侵,第八大队为协助地面部队作战,于3月9日早晨派出6架飞机出击位于宜昌南岸大桥的敌军。
这一天,高冠才驾驶161号战机从成都太平寺机场出发,同在机上的还有轰炸员唐飞雄。飞机抵达遂宁(今四川遂宁市),遇低积云,与另一僚机脱离了队形,其余4架飞机先到宜昌南岸投弹,安全返航。高冠才、唐飞雄与领队机失去联络,仍不顾一切前进,飞往目的地。到了宜昌附近,他们被敌军的驱逐机包围,飞机被击中起火,唐飞雄死于机内,高冠才跳伞坠于敌占区内,身负重伤。当地农民发现了负伤的高冠才,进行抢救并将其藏起来,趁夜色用小船将他送到江边,由抗战军民救护转运至重庆。不幸的是,9天后高冠才不治逝世,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父母和妻女。
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写了一部《抗战英烈录》,高冠才、王干、梁定苑的事迹入选。
抗战时期,年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如今,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远去,但英烈们的勇毅刚强仍在激励着我们。
英烈简介
2024年4月15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2/B15版版面图
致敬英烈
梁国璋:战功赫赫 家国情深
梁国璋
“很想去一趟海南,去父亲的故乡看看。”现居北京市海淀区的梁世伟86岁了,出生于重庆、成长于成都、工作在北京的他,一直有这样一个心愿。
他的父亲是琼籍抗日航空英烈梁国璋。
梁国璋相册里的照片。
“梁国璋少校 广东万宁 1912.9.27—1941.2.13”,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F碑上短短一行文字,背后是梁国璋投身抗战、奋勇杀敌的壮阔一生。根据现有资料,琼籍抗日航空英烈中至少有5位少校,梁国璋即是其中之一。
“他牺牲时才28岁,当时我不到3岁,妹妹梁安丽尚未出生,但我们一辈子都自觉地以父母为榜样。”4月11日,梁世伟在电话中回忆。
李淑真带着梁世伟(左)和梁安丽(中)。受访者供图
黎宗彦:航校生击落日机第一人
黎宗彦
黎宗彦故居。黎小鸥供图
“伯父自幼聪慧,有胆有谋,投笔从戎,矢志航空报国,不到23岁就英勇牺牲了。”4月10日,谈及抗日航空英烈黎宗彦,三亚市崖州区水南村村民黎小鸥感叹道。
广东航空学校的学生练习飞行。李赞供图
近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了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籍贯显示为“崖县”的黎宗彦位列其中。黎宗彦是我国抗日空战史上航校生击落敌机的第一人。
莫同淅:壮志凌云击日寇
莫同淅
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解放巷13号,一座砖瓦结构的两层老宅静静伫立,斑驳的墙壁显示它建设年代久远。这座老宅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张大幅画像,画像上身穿空军服站在飞机前的男子,名叫莫同淅,是一名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航空英烈。
莫同淅故居。
1943年1月10日,从这间老宅走出去的莫同淅随战友驾驶战机在湖北荆门轰炸日军基地,炸毁地面上的3架敌机及机库、营房等。因敌军防空火力甚密,莫同淅在进行低空扫射时飞机中弹坠地,不幸身亡。
莫同淅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三伯牺牲时年仅29岁,未婚育。他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荣光,以前爷爷常给我们讲他的故事。”4月10日,海南日报记者在莫家老宅采访时,莫同淅弟弟莫同测的儿子莫永健、莫亚丁介绍道。对于莫同淅,莫家后人非常尊崇,每每讲起其事迹,脸上总是流淌着一份自豪感。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