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
文昌籍学生郭钦光
也加入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
郭心刚的原型就是他
郭钦光(1895-1919)
郭钦光,原名郭书鹏, 1895年出生于现在的文昌市翁田镇尾塘村一个贫困的五口之家。
1907年,12岁的郭钦光从罗峰高等小学毕业,回家务农几年后,1913年,考入广东初级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爱看英雄故事书籍,细心研读中国历史,崇敬民族英雄,痛恨卖国奸贼,具有强烈的爱国心。
1915年,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对其支持,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公愤。各校学生不顾当局的压制,云集广州东园开“国耻大会”,声讨袁世凯的卖国罪行。郭钦光登台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由于过于激愤以致当场吐血。在场群众无不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自此以后,他继续进行爱国宣传,经常对同学们说:“国危而俗偷,不如早死。”豪情壮志,溢于言表,立下了以死报国的志向。
1916年,郭钦光从广东初级师范学校毕业,返乡当小学教员,1917年夏天,儿子郭贻海刚满一岁,在兄长和乡亲的资助下,他远赴京城求学,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的学生爱国运动。
当天,郭钦光与北京各高校爱国学生一道上街举行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大游行。他在天安门广场发表了反对政府卖国的公开演讲,尔后,与同学们奔向赵家楼示威,遭到曹汝霖卫兵的暴力殴打导致内伤呕血,被送往北京法国医院抢救。在医院期间,郭钦光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偶而清醒过来,听到同学们转述关于爱国活动的进行情况时便面露欣慰笑容,对反动当局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镇压爱国同胞的倒行逆施表示气愤。5月7日,郭钦光因伤势过重溘然逝世,年仅24岁。
郭钦光的遇难,成为北京学生五四运动推向全国各地的重要触发点。全国各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纷纷上书请愿,强烈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家乡文昌等地都为郭钦光之死举行追悼大会,赞颂郭钦光是“疾风劲草” , “力争青岛,死重泰山”。郭钦光为国捐躯,不仅激起文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爱国热情,还促使琼崖人民不断掀起反帝爱国斗争的高潮。
郭钦光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五四精神鼓舞着家乡人民肩负起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赤心爱国,疾风劲草
这就是中国青年的模样
是勇于斗争,是敢于创新
向他们致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