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灰塑,在时间的长河里绘制美好祝愿
新闻来源:文昌是个好地方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4-05-21  打印本页 次浏览
千年文昌灰塑美学

文昌灰塑壁画是文昌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文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常取材自民间喜闻乐见的祥禽瑞兽、花卉植物等纹样,寄托着文昌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常用于装饰建筑物。文昌孔庙、林家宅、韩家宅、十八行村古民居等文昌市古建筑中,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绘制了上百年的壁画。

灰塑壁画文化始于南宋,源于闽南。经过历代画师不断改进工艺流程后,文昌灰塑壁画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自成流派的一种建筑装饰文化。草根灰、纸筋灰、颜料,这是画师绘制灰塑壁画时的基本原料。传统的色彩只有土黄、土红、奶蓝、墨色四种基本色,皆由自然粉石、米酒、赤糖配制调匀而成。作画时,画师首先按照建筑物的特点,用草根灰批底,再用纸根灰抺面,然后在批面上构图,接着用颜料填充过渡,这样就画成一幅平面壁画。若要绘制灰塑壁画,要用草根灰和纸筋灰按比例混合再加红糖搅拌均匀,用它来在批面上造型,然后用颜料填充上色。


形式及寓意

△《必定如意》

     

精美的灰塑壁画,被文昌百姓用来装点民居门面,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文昌传统民居的墙面上、门廊上,都少不了美观而富有意蕴的灰塑壁画。正如这幅雕刻在民居围墙上的《必定如意》,笔和书卷的图案表现了主人对子孙后代饱读诗书、学有所成的期盼;如意、祥云的图案则是寓意家庭生活吉祥如意。图中有笔有如意,谐音必(笔)定如意。

△《龙凤呈祥》

△花鸟壁画

△卷草图


     文昌传统住宅上,大多绘制民间流传的吉祥物,如在正厅横廊里常画象征喜上眉梢的“喜鹊登梅”;象征高尚品德的梅、兰、竹、菊;表示连年有余的“莲花和鲤鱼”等。窗门拱常画的有寓意富贵的牡丹和象征长寿的仙桃、鹤。祠堂祖庙的灰塑壁画有寓意吉祥的龙、凤。一幅壁画的设计,要依据题目及寓意来选择图案,也要遵循本地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例如常见的“年年有鱼”图,莲花与鲤鱼必不可少。“喜上梅梢”喜鹊和梅花定占据主要位置。一个优秀的画师,遵循传统的同时,可以根据构图的需要,或者东家的个人意愿,灵活安排多种图案的组合。以“福禄寿”图为例,除蝙蝠、鹿、仙鹤、松树外,可以再选择朝阳、祥云、山峰、流水等,还可以在边框部分装饰卷草、万字符。


存续及传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建筑形式变化,民间在建设房屋时,对壁画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今的文昌壁画师,在题材、构图、色彩、原料等方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求变。

微信截图_20240522095138.png

非遗传承人许达联说,随着时代发展,画师们博采众长,开始混用水彩、丙烯等非传统颜料。与矿物质相比,这些颜料虽然留存时间短,但色彩更加艳丽。这种新的变化,为民居壁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文昌灰塑壁画是文昌历史文脉之一。它承载着文昌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见证了文昌社会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迁。保护与发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延续民族的智慧与血脉。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