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蟾蜍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蟾蜍可不同于青蛙、田鸡和牛蛙
不仅奇丑无比
还是个十分危险的家伙
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皮脂腺,其中在耳后的一对最为发达,称为耳后腺,其分泌的白色乳状液体或黄色液体——蟾酥,就是蟾蜍毒性的来源。
中毒症状多在食用0.5-1小时后出现,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心悸、发绀、心律不齐、口唇及四肢麻木、头晕、头痛。重者可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抽搐、休克、昏迷甚至死亡。误入眼内,可引起眼睛红肿,甚至失明。
蟾蜍去除皮和内脏就没毒?事实并非如此,蟾蜍毒性成分不仅存于腮腺和皮肤腺,还可能存于肌肉、肢爪、肝脏、卵巢中。其次,蟾酥非常耐热,高温下不易分解失活。所以即便是处理干净,且经高温烹饪,也不能完全避免中毒的情况发生。
学会分辨青蛙、田鸡、牛蛙、蟾蜍
不可盲目相信偏方
盲目实践偏方不可取,不要轻信蟾蜍可治各种顽疾的传言,更不能自行将蟾蜍当“药”进食,有病要去正规医院规范诊治。
误食后若发生蟾蜍中毒症状,可先自行催吐;
皮肤、眼睛染毒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
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提到“癞蛤蟆”,大家总是会想起“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歇后语,优雅美丽的天鹅是耳熟能详的国家保护动物,殊不知,其貌不扬的“癞蛤蟆”,居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
野生中华蟾蜍属于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随意捕猎和出售。
品尝“野味”中毒事件频发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有毒动植物❗❗❗
海南常见的毒物有哪些?
误食后会引发何种症状和危害呢?
一起来认识
↓↓↓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发布